加沙民众用超市购物车推孩子逃难 绝望中的生存之路!加沙地带正陷入一场绝望的人道主义危机。9月16日,以色列军方宣布启动大规模地面攻势,目标直指加沙城,数万平民因此恐慌性逃亡。为了在轰炸中活下来,人们不得不变卖家产、抛弃家园,深夜里拖着孩子踏上未知之路。
当天,以色列军官通过广播和传单发出撤离令,警告加沙城居民“赶紧撤离,不然后果自己承担”。消息一传出,整个北部地区陷入混乱。平民们顾不上收拾行李,满脑子只想着怎么逃命。
32岁的莉娜是三个孩子的妈妈,家住加沙城谢赫·拉德万社区。战争爆发后,她本来还盼着局势能快点平静下来,但撤离令让她彻底慌了。她翻箱倒柜找出结婚时的嫁妆首饰,卖给黑市商人,好不容易凑够3500谢克尔的车费。又买了顶帐篷,带着孩子挤上车开始逃亡。
从谢赫·拉德万到南部的汗尤尼斯,平时开车也就一个多小时,但那天路上全是逃难的车队,她们的车颠簸了整整10个小时,头顶上空袭的轰隆声就没停过。孩子们吓得直哭,莉娜只能紧紧搂着他们。
38岁的尼文情况更糟,她有五个孩子要照顾。丈夫一开始不愿意离开家园,夫妻俩吵了半天,最后只能分开走。尼文原本想带上家具,但雇一辆大卡车要3000谢克尔,她根本付不起。看着那些陪了她多年的桌椅柜子,她哭着说这是这辈子最艰难的决定。
像莉娜和尼文这样的人太多了。撤离令发布前两天,就有近4.8万加沙人从北部往南跑。到9月16日那天,单日南逃人数冲到近7万。逃亡路上并不安全,24小时内就有近500人死伤。
物价涨得离谱,战前加沙人均月收入也就1000谢克尔左右,现在租一辆小卡车就要3000谢克尔。大多数人都没了收入来源,为了凑车费,很多家庭把能卖的全卖了。首饰、电器、甚至日常用品都低价甩给黑市商人。更穷的人只能选择步行逃难,或者干脆留在家中等死。
以色列军方指定拉希德沿海公路作为安全撤离通道,但实际上这条路成了死亡陷阱。汽车、卡车、驴车,还有徒步的人,全挤在一起。车辆排成长龙,一堵就是8个多小时,有时候更久。40度的烈日下,老人和孩子渴得嘴唇干裂,却找不到一滴水喝。更可怕的是,以色列战机还不时从天空掠过轰炸。9月16日当天,拉希德公路附近就遭到三次空袭。爆炸冲击波震碎了不少车辆玻璃,飞溅的碎石划伤了两个平民。
加沙城也没能幸免,遭遇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空袭。达拉杰社区、海滩难民营、谢赫·拉德万社区,到处都在挨炸。飞机投弹、大炮轰击、无人机射击、武装直升机扫射,火力全开。
留在家里的加沙人更加绝望。加齐·阿卢尔在家躲了快一个月,最后实在扛不住了。因为轰炸太疯狂,军方还扬言要拆除居民楼,他只能带着家人逃出来。现在他们一家睡在圣城医院门口的地上,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。
来自达拉杰社区的萨米说,整个小区都被炸平了,死伤了好多人。以色列军队从三个方向同时推进,还用上了诡雷车辆。那天晚上,整个天空都被火光染红了,就像地狱一样。
选择步行逃亡的人苦不堪言。从加沙城北部到汗尤尼斯大约30公里,正常走路要10多个小时。有的老人赤脚走在滚烫的柏油路上,脚底磨出血泡。有的母亲怀里抱着受伤的孩子,一边走一边哭,路上全是尘土和废墟。
国际社会的反应看起来声势大,实则软弱无力。联合国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,明确指出以色列对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行为。但以色列立马否认了这个指控,反而加大了攻击力度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部署国际部队来保护平民,可现实是已经有约400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加沙遇难了。法国外交部发表强烈声明,谴责以色列的行为,呼吁立即停止毁灭性行动,但除了谴责,没提出任何实质措施。
欧盟提出一些制裁计划,比如暂停与以色列的贸易优惠,制裁部分以色列部长。但这些措施还停留在计划阶段,什么时候能落地都是未知数。最让人愤怒的是,国际援助物资就在边境,却进不了加沙。挪威难民委员会准备了大量帐篷和生活用品,想送给无家可归的难民,但以色列军队把这些物资全拦在了外面。外面的援助堆积如山,里面的平民却在挨饿受冻。
以色列要求近100万加沙城居民全部南迁到Al-Mawasi地区,说那里是安全区。但这个地区仅占加沙地带面积的12%到13%,早就挤满了人。新来的逃亡者连搭帐篷的地方都找不到,只能睡在路边,没有任何基本设施。
以色列国防军声称加沙城里还有2000到3000名武装分子,所以必须继续军事行动。但数据显示,已经有40%的平民撤离了加沙城,这说明行动根本不是精准打击,而是无差别的军事清除。9月15日,60多个国家在卡塔尔召开紧急峰会,一致谴责以色列的行为。但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公开表示,军事攻势已经进入了新阶段。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只字未提解救人质的计划,反而一再强调要彻底消灭哈马斯。
加沙的人们正在经历的苦难,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难以想象的。他们不求别的,只想有个安全的地方让孩子平安长大。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